陈可石,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完成杭州、昆明、太原、西安、成都、大理和都江堰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同时也是汶川新城水磨镇的总设计师、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获奖方案“日月贝”的首席建筑师。曾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中国传统古镇规划设计年度人物奖等。著有《城市的想象》《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等著作。
阿来,本名杨永睿,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作家 。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 。
陈少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李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要从事文艺学、巴蜀文学教学和研究,出版有专著《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巴蜀文艺思想史论》等。
曾阳,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副会长,四川方山天文台台长,若尔盖天文观测站站长,西华师范大学射电天文学专业研究生,四川省委宣传部未成年人工作处“科技进校园”项目联络人,学会“天文进校园”负责人,为省内多家大中小学校特聘天文导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王笛,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同时兼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何大新,1953年生,祖籍山东,生于辽宁沈阳。西南财经大学流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辽宁大学中文系,2004年至2007年就读西南财经大学EMBA,获硕士学位。1996年美国国家教育基金会访问学者。1991年晋升主任记者(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高级记者(教授),曾任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渭忠,生于1936年,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专业,成都市水务局高级工程师,为著名的水利专家。
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
刘孝昌,原武侯区地方办主任,中共党员,2006年退休。成都民俗学家,曾参与编纂《金牛区志》《簇桥乡志》等多部志书,荣获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地方志“修志先进工作者”、市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感动武侯十大人物提名奖。
岱峻,男,本名陈代俊,1951年生于四川资阳。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秘书、记者、编辑,曾任《四川政协报》副总编辑。早年从事散文写作,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2000年后转入学术研究,出版学术史随笔《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民国史人物传记《李济传》和学术传记《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皆获评《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优秀读物”。
赵力,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