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55-),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大禹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1997—98年),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1992-2000年)。曾获省政府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现领衔承担国家、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
张文敬,四川省旺苍县人,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山地所)研究员。
廖远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十届四川省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运动与健康研究所副所长,附属体育医院康复病区主任。曾在香港、德国系统修习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学知识,曾担任国家男女篮球队、曲棍球队、手球队、香港乒乓球队、羽毛球队队医。从事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多年,对运动损伤、颈椎、腰部、膝关节的病损的治疗和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研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运动康复、运动医学、运动创伤防治方面的临床、教学与研究。
左立旻,男,副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成都市预防接种专家组成员;中国现代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已发表论文数十篇。198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儿科工作25年,急救与危重症专业工作14年,擅长普通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及危急重症的诊断与处理,在小儿血管疾病,如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川崎病及其并发症以及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崔君芝,中国首席箜篌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和中国国际箜篌演奏团的艺术总监,原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
富坚,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天体物理博士,德国马普天体物理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星系形成半解析模型、星际气体成分与恒星演化的模型、星系化学演化等。曾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教育部学术新人奖,2016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孙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温室气体,反应性气体与气溶胶等的观测方法研究;基于观测的大气光化学反应,大气化学活性气体与气溶胶理化特性等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65 篇,其中SCI论文 3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8项。
吕晓华,女,汉族,1971年10月生,湖北枝江人,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南国熙,1957年出生在台湾,8岁时去了美国。他在1988年离开美国后,回到台湾,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金融投资公司。两年后,他逐渐将生意的重心转到了香港,创办香港南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国熙与大陆资本市场也颇有渊源,早在1993年,南国熙就曾担任当时第一家大陆与台湾合资设立的香港沪光国际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哲学组成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曾贱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
刘思敏,著名旅游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旅游报经济编辑部主任、首席评论员。长期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旅游卫视、辽宁卫视、天津电视台担任旅游专家评论员。
任道斌,浙江杭州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后调入中国美术学院执教,1996年经文化部批准为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赴欧美、日韩、港台及东南亚讲学与鉴定中国古书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国画系、史论系博导,东京国际水墨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