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尤长于戏曲研究。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高等教育部直属北京函授学院中文系教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迎胜,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元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代表作为《察合台汗国史研究》。刘迎胜继承了我国乾嘉以来西北舆地之学与欧美东方学的传统,通多种语言,是活跃于当代蒙元史、内陆亚洲史、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中外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前沿、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者。
赵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史、戏曲史的研究。赵珩先生出身名门,曾祖父赵尔丰清末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曾伯祖赵尔巽民国期间曾任清史馆馆长,领修过《清史稿》。父亲赵守俨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主持过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宁可,男,1928年生,著名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史学理论、敦煌学等学术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他研读过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对许多历史理论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善于从理论的视角把握历史的现象和本质,从宏观的视野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
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胡适研究会会长、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长、孙中山基金会理事等职。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80年代先后到香港、台湾、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和作学术访问。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及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外作学术讲演。
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大学兼职教授。研究与教学领域是西夏文史、民族史学、民族学,共发表著作23种,论文220余篇,参加编写辞书等25种。主要著作:《西夏文化》、《西夏佛教史略》、《西夏社会》、《史金波文集》等。
徐有富,男,1943年出生于南京,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程千帆教授研治中国古代文学。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1995年9月至2000年1月任该系副系主任。
章启群,1982年获安徽大学文学学士,198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
李帆,男,1961年9月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 200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联系导师是龚书铎教授。2001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史学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等。
陈铁健,字石之,1934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铁健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也有自古以来文人们的雅好,他善书,喜画,常莳弄山石树桩盆景,把玩笔墨文砚,更喜好祖国山水。足迹遍及东西南北名山大川,尤爱古朴纯真的江南古镇周庄。
张岂之,出生于1927年,江苏南通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及学术领导经验,主持过一些重大科研项目。 2016年10月29日荣获“国学终身成就奖”。
陈筠泉,男,193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59年7月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编审、院学术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全国社科基金哲学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学术专长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