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芳,男,1936年11月23日生,浙江衢县人,诗人,作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理事,中国残联评委会副主任,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历任北京大学教师,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北欧文学室主任,研究员。妻子黄曼玲是中央电视台法语高级编辑。
何占豪,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1933年8月生于浙江诸暨何佳山村。年轻时考入浙江省文工团,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创作了《烈士日记》以及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等作品,香港歌星徐小凤唱红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是他的作品。
赵德云,男,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维良,195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笛箫演奏家。张维良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1967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197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等老师。1981年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后留校任教,任该校笛子专业主课教师。现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博士生导师。
沈伯俊(1946年4月-2018年4月17日),男,汉族,生于重庆,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曾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华文化论坛》副主编、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诸葛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系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彭志强,男,当代诗人、作家,四川南充人,现居成都,供职于成都商报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草堂诗社社长,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火车》杂志专栏作家,成都地铁传媒《诗圣在成都》系列电视访谈节目主讲人,成都市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成都文博地理三部曲《金沙物语》《草堂物语》《武侯物语》,被誉为“文物诗人”
毛晨程,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设计主任。国务院指导中国熊猫国际文化周“特等奖”指导教师,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特殊贡献奖教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考级考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注册教师 四川创新大学生文学艺术中心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成员,中国少年书画家协会专家评委,国际金奖指导教师,四川马良神笔教育总校长。全国首位将美术学、设计学、表演学、心理学融⼊艺术教育的青年艺术家。
霍巍,1957年生于成都,祖籍河北,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担任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9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受到总书记、总理亲切接见。
祝勇(1968年8月15日- ),男,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山东东明。作家,学者,艺术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1990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历任时事出版社编辑部编辑、副主任。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总撰稿。先后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星光奖,第25 、2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十佳纪录片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与《舌尖上的中国》并列获得第18届中国纪录片年度特别作品奖等等。
吕效平,男,江苏滨海人,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戏剧理论。
舒大刚,男。 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小康,男,汉族,1955年生,四川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199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牟岭虹,天姿国乐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国家艺术一级职称,获首届四川省政府“金熊猫”个人奖,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四川二胡协会理事,四川音乐家协会理事。创意设计了天姿国乐独具一格的演绎风格和乐团品质。她创编导排的系列器乐音画《情歌中国》荣获四川省两项文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