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的提出者。以《中国大趋势》一书风靡全国、家喻户晓,成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之一。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被江苏、四川、河南、河北等省大中城市以政府名义特邀为战略经济论坛的主讲教授、战略发展顾问。二OO二年被评为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十大人物。
江平,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法学教授、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负责人。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李津逵,曾在北京平谷县插队、在北京铁路局当工人。1977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学、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工学、法学双学士学位。在高校从事科学技术史、技术哲学教学多年,长期研究财政税收、城市设计、旅游规划,在各地主持多项与城市经营、旅游产业发展、农村城市化相关的研究咨询项目。曾任多部经济社会类电视专题片总编导,六集电视片《向纳税人报告》在中央台播出,专著《新经济给我们的十大激励》获全国城市出版社奖。现任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杜鹏,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社会人口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老年人口问题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卓著的成果,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他归纳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如《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社会老年学》、《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等,为国内研究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朱永新,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58年8月生,生于江苏,1988年4月参加民进,1976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复旦大学博士后,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负责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新闻出版、地方志方面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委员。
张维迎,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1959年生于陕西,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二十多年来,张维迎以一个独立学者的立场,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实践中,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以及有关市场化经济改革的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在经济学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