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严永明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1 发布时间:2021/03/12
简介: 雕塑美( sculptural beauty)艺术美的形态之一,指雕型艺术的审美属性。雕塑是用硬质或可塑材料,在三维立体空间中,以形态为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包括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其特点:一是实体性,与其他造型艺术不同,雕型由于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它有强烈的质感,能够激起观者的可触模之感;二是单纯性,不像绘绘画那样可以表现广、复杂的环境或毫发毕现的细部,雕塑的造型、线条、空间处理要求单纯、凝练;三是静态性,雕塑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以动作、表情的造型表现一定的动势,性格和思想感情。
主讲: 马伯庸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2 发布时间:2021/03/11
简介: 西方十二星座最早见于哪本中国古书?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集得主,“文字鬼才”马伯庸,由西方新词中译为切入点,从中国古典作品中探究西方元素(例如“十二星座”早在北宋年间军事著作中已有表述),从语言学、文本学,大 众传播学的角度相互印证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途径、手段及影响,将历史文化的各种可能性 ,为你一一道来。
主讲: 李山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1 发布时间:2021/03/10
简介: 在《诗经》中,讲述最多的就是爱情,但并不是单单只有爱情。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反映的还是先秦时期人们的社会面貌,堪称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今天我们读《诗经》,通过那些优美动人的诗句,仿佛穿越了千遍万年的时光来到了曾经的风景之处,只是那些过去的历史传奇难免会显得有些模糊。不过好在总会有一些人来帮助我们看清楚这美丽的人物与风景。这便是历史文化的解读者。
主讲: 吕效平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1 发布时间:2021/03/07
简介: 曹操与杨修是专制社会中统治者与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本戏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曹操如何在杨修对其专制权威的一再挑战中由求贤、敬贤,变成了嫉贤、杀贤的过程。通过二人的心灵交锋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深刻解析了人性的伟大和卑微怎样在环境的复杂变化中交缠消长,反映了专制体制下统治者与知识分子间无奈的宿命。曹、杨的悲剧不仅是他们人格局限性所组成的悲剧,也是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悲剧,这种局限性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
主讲: 牟岭虹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1 发布时间:2021/03/07
简介: 新民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观念,表达了民族音乐家改革和振兴传统音乐的愿望,体现了传统音乐在当下环境中自我变革的要求。本文从新民乐的优势与不足谈起,试图从继承传统音乐精髓、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等几个方面管窥新民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道路,并得出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创新,注重音乐表现力是新民乐发展必经道路的结论。
主讲: 陈渭忠 分类:历史长廊 课时:2 发布时间:2021/03/04
简介: 陈渭忠老先生首先为我们讲述了都江堰与丁宝桢的故事。丁宝桢生于1820年,33岁考中进士,属于大器晚成型,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1876年,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一职时,老爷子都57岁了。”说起丁宝桢和四川的缘份,陈渭忠首先抛出了一道名菜——“大家都晓得‘宫保鸡丁’是四川的名菜。这道川菜上得百姓餐桌,进得国宴菜单的川菜,不过,你们知道不,这个菜的菜名其实就是这个丁宝桢有关。”
主讲: 谭宝硕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1 发布时间:2021/03/02
简介: 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其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主讲: 任思鸿 分类:文学艺术 课时:1 发布时间:2021/03/01
简介: 任思鸿,亲身的艺术人生:青春无畏的热情、而立不惑的张狂、天命之年的挣扎,诠释如何一步步用艺术置唤出自己的灵魂空间,他认为艺术是灵魂的通道,艺术需要灵魂的置唤,艺术是服务自己灵魂的真善美。